写雨的古诗词名句 盘点十二首诗词分享
一年之计在于春,随着春姑娘的到来,杨柳春风唤醒了沉睡的大地,万物开始复苏,一切都生机盎然。
春雨贵如油,随着一场久违的杏花春雨,一切都欣欣然。天更蓝了,树更绿了,花更艳了,空气也更清鲜了。
在雨中,诗人们情思涌动,诗兴勃发。他们中有的充满感恩地高呼“好雨知时节”,有的惬意地享受着“沾衣欲湿杏花雨”,有的兴致勃勃地欣赏“天街小雨润如酥”的美景,还有的在渭城朝雨中黯然告别,“一片冰心在玉壶”,更有一位慈爱的老父亲,冒雨深情回忆着出嫁的宝贝女儿。
笔者精心选取了十二首著名的诗词,一起欣赏十二位大诗人的雨中情:
一、最欣喜的雨中情
《春夜喜雨》
唐: 杜甫
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。
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
野径云俱黑,江船火独明。
晓看红湿处,花重锦官城。
好雨知道该下的节气,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就来了。在夜里随着春风悄悄落下,滋润着万物无声无息。
云彩笼罩着田间的小路,黑茫茫的一片,江上的船儿灯火独自闪烁。清晨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,娇美红艳,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。
这是一幅传神入化、别具风韵的春夜喜雨图。
春雨贵如油,在成都草堂亲自耕种的杜甫深知这一点,所以他把这场春雨称为喜雨。他先"倾耳听雨"、再"举首望雨"、后"闭目想象",把这场春雨写得细致入微,令人身临其境。洋溢着雨后杜甫喜悦、欢快的心情。
二、最惬意的雨中情
《渔歌子·西塞山前白鹭飞》
唐:张志和
西塞山前白鹭飞,桃花流水鳜鱼肥。
青箬笠,绿蓑衣,斜风细雨不须归。
这首诗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优美的山光水色,刻画了一位怡情悦性的渔人形象,这是一幅充满了诗意的山水画。
雨中的青山,翱翔的白鹭,两岸的桃花,春江绿水、鳜鱼肥美,江上渔舟,一位头戴青箬笠,身穿绿蓑衣的渔夫,惬意地享受着斜风细雨,不想回去。
这首诗色泽明丽,语言活泼,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,也反映了张志和高远、冲澹、悠然脱俗的意趣。
“西塞山前白鹭飞,桃花流水鳜鱼肥。”这句诗成为西塞山最著名的招牌,没有之一,传承千年,脍炙人口。
张志和的《渔歌子》问世七年后,传到日本,引起了巨大的轰动,当时的嵯峨天皇读后,大加赞赏,亲自作了五首《渔歌子》来相奉和。后来这首诗与张继的《枫桥夜泊》一起被列入日本的教科书。
唐大历九年(774年),大书法家颜真卿出任湖州刺史,多次邀请张志和相聚,两人言谈甚欢,后来颜真卿还专门定制了一艘船,送给张志和。
这年冬十二月,颜真卿邀请张志和等人一起东游平望驿,一番欢饮之后,醉酒的张志和不慎在平望的莺脰湖落水去世,实现了他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愿望。
古人云:“大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。”人活一世,总得留下什么,如果能像张志和这样留下一首传承千年的诗,足以不朽。
三、最清新的雨中情
《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》其一
唐: 韩愈
天街小雨润如酥,草色遥看近却无。
最是一年春好处,绝胜烟柳满皇都。
初春的小雨洒落在京城的街道上,犹如酥油般细密而滋润,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,近看却显得稀疏零星。
早春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,远胜过满城绿柳如烟如雾的春末。
著名诗人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,故称“张十八”,他的职务是水部员外郎,所以称为张水部。
韩愈约老朋友张籍一起去游春,张籍以事忙年老为由推辞没去。韩愈就作二首诗赠给张籍,极言早春景色之美,希望借此激发张籍的游兴,这首是其一。
这首诗刻画细腻,清新自然,构思新颖,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、舒适和清新的美感,表达了韩愈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。
四、最断魂的雨中情
《清明》
唐:杜牧
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
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。
清明时节,细雨纷纷飘洒,路上的羁旅行人,一个个都落魄断魂。
借问当地何处能买酒浇愁?牧童笑而不答,伸手遥指远处的杏花山村。
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敬祖先、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,有着逢年过节祭祀祖宗的优良传统,以示不忘根本。清明节就是这样的一个重要节日,这一天,亲友们一起祭祖扫墓、郊游踏青。
大诗人杜牧未能免俗,在清明这天也是这样的行程,与众不同的是,杜牧能写出这首流传千古的诗。诗的第一句交代情景、环境、气氛;第二句写出了行人,显示了行人凄迷纷乱的心境;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;第四句写答话和行动,是整篇的精彩所在,余韵邈然,耐人寻味。
作诗起承转合的手法,杜牧在这首诗中运用得高明自如,值得我们仔细体味。
五、最黯然的雨中情
《送元二使安西》
唐:王维
渭城朝雨浥轻尘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
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
清晨的微雨,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,旅舍被春雨洗刷得干干净净,两旁垂柳嫩芽吐新。
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,请你再干了这一杯美酒,向西出了阳关,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。
元二,姓元,名字不详,排行第二,是王维的朋友。他要出使安西(唐代安西都护府,治所在龟兹城,今天的新疆库车市)。王维在渭城(今陕西咸阳)的驿馆折柳(折柳,是古代送行习俗,柳者,谐音留也。)为他送行,作了这首诗相赠。
这首诗在当时就被音乐人播为乐曲 《渭城曲 》,又名“阳关三叠”,广为传唱,成为那时的流行金曲,深受人们的喜爱。
“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”是该诗的名句,传承千年,至今人们在分别的时候经常引用。
六、最坚贞的雨中情
《芙蓉楼送辛渐》
唐:王昌龄
寒雨连江夜入吴,平明送客楚山孤。
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。
冒着寒雨,我们连夜赶到了镇江的芙蓉楼,
第二天清晨送走你,我面对楚山孤独离愁。
洛阳的亲朋好友们,如果问起我的情况来,
告诉他们,我心如玉壶的冰一样纯洁坚守!
天宝元年(742年)王昌龄出任江宁(今南京)县丞,王昌龄的朋友辛渐,准备由润州(今镇江)渡江,取道扬州,北上洛阳。王昌龄陪他从南京冒雨连夜赶到镇江的芙蓉楼,第二天在此分手后,作了二首诗相赠,这是其一。
“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。”是该诗的名句,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来自喻,正是基于他与洛阳亲朋好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,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、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,这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。
全诗天然浑成,不着痕迹,含蓄蕴藉,余韵无穷。使该诗成为送别诗的千古名篇。
七、最恬淡的雨中情
《滁州西涧》
独怜幽草涧边生,
上有黄鹂深树鸣。
春潮带雨晚来急,
野渡无人舟自横。
最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,幽深的树丛中,黄鹂在清脆地鸣叫。春潮夹带着暮雨流的湍急,渡口无人,只有小船在江上飘摇。
韦应物在担任滁州刺史时,去滁州城西郊外的西涧游玩,春潮带雨的幽静景象触发了韦应物的创作灵感,写下了这首山水诗的名篇,成为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。
诗人唯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,上面有黄鹂鸟在树林深处清脆地鸣叫。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。春雨铺面,春潮湍急,渡口无人,惟有一条小船在江上飘荡。诗人以飞转流动之势,衬托闲淡宁静之景,可谓是静中有动,诗中有画,景中寓景。
诗人以情写景,借景述意,表露出诗人胸襟恬淡,安贫守节,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、不得其用的无奈、忧虑、悲伤的情怀。
“春潮带雨晚来急,野渡无人舟自横。”成为韦应物山水诗的千古名句,为人们津津乐道。
宋朝大文学家欧阳修,巧合的是,他也在滁州担任过太守,欧阳修非常喜欢这一句,在他的词《采桑子》中就直接借用了这一句:“残霞夕照西湖好,花坞苹汀,十顷波平,野岸无人舟自横。西南月上浮云散,轩槛凉生。莲芰香清。水面风来酒面醒。”
八、最悠然的雨中情
《绝句》
宋: 僧志南
古木阴中系短篷,杖藜扶我过桥东。
沾衣欲湿杏花雨,吹面不寒杨柳风。
在参天古树的绿阴下,我系了小船,拄着藜仗,缓缓走过小桥,一路向东而去。
阳春三月,杏花盛开,绵绵细雨轻轻落下,像是要故意润湿我的衣裳,柔柔地吹拂着我的面庞的,是那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温暖春风。
古人把应花期而来的风,称为花信风。一年共二十四候,每候应一种花信,总称“二十四花信风”。其中清明节时期的花信是柳花,所以称为杨柳风。
志南和尚运用拟人手法,表现了春风、春雨的柔和温暖,表达出他对大自然的喜爱。全诗娓娓道来,从容不迫,展现了出家人的悠然禅意。
“沾衣欲湿杏花雨,吹面不寒杨柳风”成为了传承不息的咏春名句,凭借这首诗,志南和尚得以留名诗坛,声闻天下。
九、最清婉的雨中情
《春日》其一
宋: 秦观
一夕轻雷落万丝,霁光浮瓦碧参差。
有情芍药含春泪,无力蔷薇卧晓枝。
轻雷响过,春雨淅沥而下。雨后初晴,阳光好象在刚刚被雨洗过的碧瓦间浮动。经过春雨的滋润,芍药含泪,情意脉脉;蔷薇横卧,娇态可掬,惹人爱怜。
秦观的这首诗独具一种清新、婉丽的韵味,深受人们的喜爱,原因就在于体物入微而又融情入景。
秦观捕捉到了春雨“万丝”的特征,把焦点对准了庭院一角,用照相镜头一般摄下了一幅雷雨后春晓的精巧画面。
他通过对偶形式、拟人手法、衬托庭院的华丽,描绘了芍药和蔷薇百媚千娇的情态。展示了秦观对自然界景物敏锐的观察力、感受力和摄取力、表现力。曲折地体现出他由于宦途艰险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性格。
十、最悲凉的雨中情
《虞美人·听雨》
宋: 蒋捷
少年听雨歌楼上,
红烛昏罗帐。
壮年听雨客舟中,
江阔云低,断雁叫西风。
而今听雨僧庐下,
鬓已星星也。
悲欢离合总无情,
一任阶前,点滴到天明。
年少的时候,在歌楼上听雨,红烛盏盏,昏暗的灯光下充盈着罗帐。人到中年,却是在他乡的小船上,看蒙蒙细雨,茫茫江面,水天一色,西风中,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。
而如今,独自一人在僧庐下,听细雨点点。人已到老年,两鬓已是白发苍苍。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,还是随意台阶前一点一滴的春雨,一直下到天亮。
蒋捷地这首词以“听雨”为媒介,概括出少年、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,将几十年的时间和空间大跨度相融合。少年时期,无忧无虑,只知道追欢逐笑、享受陶醉;壮年时期,飘泊孤苦,触景伤怀;老年时期,国破家亡、寂寞孤独。
诗人一生的悲欢离合,尽在雨声中体现。这首词在结构上运用时空跳跃,以“听雨”串连,上、下片浑然一体,具有跌宕回旋的匠心。
蒋捷,字胜欲,号竹山,阳羡(今江苏宜兴)人,先世为宜兴巨族,咸淳十年,蒋捷进士及第。南宋灭亡后,蒋捷深怀亡国之痛,坚持隐居不仕,人称“竹山先生”,他的气节为时人所敬重。
十一、最优雅的雨中情
《约客》
宋: 赵师秀
黄梅时节家家雨,青草池塘处处蛙。
有约不来过夜半,闲敲棋子落灯花。
梅子黄时,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绵绵雨中,池塘边已长满青翠的小草 ,里面传来阵阵蛙声。时间已经过了午夜,约好的客人还没有来,我悠闲地轻轻敲着棋子,震落了油灯芯结出的灯花。
约朋友来而久候不至,难免焦躁不安,如果是现在,早就一个电话打过去,问候个清楚。古代没有这个方便条件,只能是着急地傻等了。
赵师秀作为“永嘉四灵”之一,诗风淡泊清新,他的这首诗,形神兼备,既写了他雨夜候客屋外室内的情景,又写出约客未至的怅惘失落的心情,一句“闲敲棋子落灯花”可谓是优雅至极。
十二、最深情的雨中情
《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》
宋: 王安石
荒烟凉雨助人悲,泪染衣襟不自知。
除却春风沙际绿,一如看汝过江时。
野外的烟气、冰冷的雨水,令人更加悲伤,泪水浸湿了衣领,我却浑然不知。
没有了春风,河岸的芦苇依旧碧绿,就像当初我送你过江的时候一样。
和甫就是王安石之的四弟王安礼,他的表字是和甫。吴氏女子是指王安石的长女,嫁给了王安石的同僚吴充之子吴安持。古代女子出嫁后,要从夫姓,所以称为吴氏女子。
元丰五年(1082),王安石送四弟王安礼赴京,担任尚书左丞。熙宁九年(1076),王安石罢相,返回金陵居住。至今,已有七年未与长女相见。这次在龙安送弟,王安石触景生情,更加思念远方的女儿,王安石饱含深情地写下这首七绝寄予自己的宝贝女儿,表达了父女之间的骨肉深情。
王安石思想开放,不重男轻女,他把自己的长女也培养成一位才女,她很有文采,善于作诗,她曾经给王安石写了一首很有名的诗《寄父》:“西风不入小窗纱,秋气应怜我忆家。极目江南千里恨,依然和泪看黄花。”
王安石一生为他的子女写了很多首诗,著名的像《别鄞女》、《赠外孙》、《寄吴氏女子》、《次吴氏女韵二首》等,都情深意切,真挚感人。
王荆公一代伟人,不但是在政治上、在文学上,他高人一等、鹤立鸡群,在家庭教育上,王荆公更是出类拨萃、卓尔不凡啊!
以上就是笔者精心选取的十二首著名的春雨诗词,十二位大诗人展露了他们各自的雨中情,您喜欢那一首呢?欢迎好友们一起分享、讨论、转发。